在微课教学设计竞赛中获奖的关键在于:充分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,以视频、动画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围绕某个(某些)知识点(技能点)开展的简短、完整的教学活动。简单理解就是用合适的形式来呈现合适的教学内容。
但问题是,大部分教师并不清楚视频和动画到底有哪些呈现形式,不同的形式更适合表现什么样的教学内容?
首先我们要从拍摄角度区分一下视频的拍摄类型,微课视频通常可分为实景拍摄和纯色背景抠像两类。
实景拍摄的优点是:画面真实,布光灵活,可搭建艺术性较强的场景,允许多人同时出镜。缺点是:场景的搭建受空间和经费的限制。实景拍摄适合有多人对白、实物展示、及肢体表演的微课。
纯色背景抠像是当前微课拍摄最常用的方式,教师通常站在绿色背景前面,对着提词器复读讲稿,后期再将教学内容合成到视频当中。
这种形式的优点是:教师前期的工作量小,后期制作相对灵活。拍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准备教学讲稿和PPT,然后对着提词器复读讲稿,后期将抠出的人像与PPT内容合成到视频中完成微课作品的创作。缺点是后期工作量大,如果教师不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行设计,完全依靠后期制作人员的发挥,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那微课视频常见的表现形式具体有哪些呢?
1、文本形式(适合:关键词 关键概念 关键理论 知识结构等)
根据美国视听教育学家戴尔的“经验之塔”(cone of experience)理论,语言符号属于抽象的经验,较难于理解。而微课,也就是视觉媒体的作用便是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,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知识。因此在微课设计中尽量少用文本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,文本主要用来呈现关键词、关键概念及知识结构等内容,帮助提炼知识的框架结构,突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。
2、实景视频(适合:视频素材 情景表演 实物或实验演示 动作演示等)
3、微课第二种常用的呈现形式就是实景视频,实景视频的形式和来源多样,可以引用新闻报道、电影片段,也可以是对访谈、情景表演、实验或动作演示的实拍。如果引用的视频是外部素材,教师需要注意控制素材的时长,一般不超过微课总时长的1/5,以免喧宾夺主;访谈形式的微课经常是以师生对白,或专家访谈的形式呈现,适合人文艺术类课程;情景表演适合在语言类教学与案例分析教学中使用;实物或实验演示视频在实践类课程中使用比较多;而体育、舞蹈及礼仪类课程经常会需要进行肢体和动作的分步拍摄。
3、二维动画(适合:场景再现 人物对白等)
MG(Motion Graphics)动画也是微课中常用的表现形式,MG动画活泼生动,以二维动画的形式将各种场景具象化,配合抠像处理还可以实现教师与动画角色的对话。MG动画的缺点是后期工作量较大,制作成本较高。
4、三维动画(适合: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危险场景等)
在一些涉及到机械原理、建筑结构、或是设备工作流程的教学中,三维动画通过透视的原理,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实物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。三维动画在讲解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的实物、或是现场无法到达的场景时具有绝对的优势,但三维实物的建模需要消耗更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。
5、手绘板 (适合:公式推演 手绘图形等)
理工科的课程中经常会遇到公式推演或手绘草图的教学,这类教学内容通过前面的方式来呈现都容易忽略推导或绘制的过程,所以更适合用传统的方式,一边手写一边推导的形式来呈现。为了避免实拍过程中手部遮挡教学内容,现今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用手绘板通过电脑来采集手写内容,然后配合讲解以实现传统课堂演算过程的模拟。
6、电脑录屏(适合:编程演示 软件操作演示 虚拟仿真平台操作等)
微课教学中涉及到需要演示电脑操作的内容,经常采用电脑录屏的方式插入到课程视频中。这种方式主要用在软件操作、编程演示、虚拟仿真平台操作等需要记录电脑操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中。
扫码观看视频教程